温岭市鞋革业商会 - 温岭市AAAA级社团组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关于商会 | 通知公告 | 商会动态 | 企业风采 | 政策法规 | 品牌建设 | 清廉阵地 | 会费财务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更多
· 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温岭·曙..
· 温岭市鞋革业商会规范收费行为..
· 商会2020年度资产负债及业..
· 晋江研发中心门面装修项目对外..
· 关于公布温岭市鞋革业商会五届..
· 关于同意增补副会长单位的决定
· 关于商会秘书长人事变动的通知
>>更多

 台州宝利特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华利来鞋业有限公司

 浙江好兄弟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冠奇鞋业有限公司

 浙江卓凌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福德隆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东亚鞋材有限公司

 温岭市创世纪鞋料有限公司

 台州远霸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斯美特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一休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利客隆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大江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诺博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浙康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美腾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横山头海绵厂

 浙江芬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温岭市健足鞋厂

 台州博洋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威仕达鞋业有限公司

 浙江惠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台州新足鞋业有限公司

 浙江必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浙江万事龙鞋业有限公司

 浙江富明星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大树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比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台州足友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石粘双军鞋厂

 台州齐江鞋业有限公司

 浙江乔俊莱鞋业有限公司

 奕哲鞋料加工厂

 台州满利坚友增鞋材有限公司

 浙江浙诺尔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美丽宝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亿利达鞋业有限公司

 浙江荣时实业有限公司

 台州正标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莎米路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新奇特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美得宝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兴昂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红旗鞋厂

 台州金鑫达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金涛鞋业有限公司

 温岭市莱得利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欧港鞋业有限公司

 台州洲通鞋业有限公司

 浙江恒泰源聚氨脂有限公司

 台州驰野鞋业有限公司

 太平高级职业中学


>>更多
  鞋类企业安全生产 倡议书
  最新发布!助力温岭鞋企转型,..
  减负!浙江出台意见进一步减轻..
  以产业革命撬动传统产业升级—..
  重大利好!省里给咱发了35个..
  从源头抓童鞋产品质量提升 温..
  温岭市召开鞋业整治提升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传递 >> 信息咨询

中国鞋等制造业迎来产业战略转型期

发稿:2011-12-15  发布者:  来源:  点击:1713次

    近期发布的《德勤2011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迎来产业战略转型期。制造企业需要立足长远,分析未来趋势对自身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制定相应战略,解决内部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的问题。

  德勤认为,中国低成本领先优势面临挑战。从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制造业总体上是基于低成本的战略发展起来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席卷全球,中国经济也保持着庞大的贸易顺差。但是,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全球资源价格的上涨,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不断降低。最近中国政府提出计划要在2015年将中国工人的平均薪资提升80%以上,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领域竞争优势下降,特别在近年来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人均工资只有中国人均工资的一半左右的情况下。众多跨国公司计划降低在中国的采购,并有意将服装鞋帽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制造加工环节转移至东南亚。

  在知识密集型产业,目前“中国制造”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特别在一些机械制造、电子通讯和风电设备等制造行业。但是在核心技术和专利上,中国仍处在被动的地位,中国凭借低成本领先的优势将在科学技术提升的竞争中面临挑战。

  德勤认为,中国制造业应当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纲领的产业战略转型。

  既然低成本产业战略面临挑战,差异化竞争策略即被提升到桌面上来。而差异化的背后就是中国需要从低端产品竞争中摆脱出来,依靠科技创新走一条新型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政府尽管在2006年就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并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但是从德勤调研的现实情况来看,政府的目标和企业的执行之间存在鸿沟。

  中国企业PCT专利申请数量虽然持续攀升,但专利申请者的分布却极度不均衡。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0年数据,中国PCT专利申请前两位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占当年全部中国PCT专利申请量的30%,排名第三的公司只占1%,而同期美国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只占美国全部PCT专利申请量的12%,除了第一名的高通公司占比4%外,其他9家公司都在1%左右。中国的科技创新目前只是集中在少数领域的少数公司,还未能在全社会形成体系。

  尽管政府设定了一系列产业发展目标,提出自主创新,并要求大型企业达到3%的研发投入。可是在执行层面,大型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有效性缺乏具体的考核目标。在与企业高管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企业只是把研发基金用来买样机,搞外围测试,而对真正的核心技术体系则涉及甚少,因此这些企业的研发有效性和技术转化率仍十分低下。

  长三角将越来越重要

  德勤认为,长三角在中国未来制造业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尽管中国政府提出要向中西部发展的策略,但是我们从实际的调查中却发现更多的企业仍愿意在东部地区或者市场繁荣的地区扩张自己的企业。

  在此次调查中,企业新建工厂首选地域是长三角地区,其次为环渤海及华中地区。在访谈中,企业高管们对长三角地区的经营环境赞赏有加。

  他们认为长三角地区有着优良的基础设施,便利的物流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良好的商业环境,甚至在劳动力价格方面长三角地区都优于某些西部省份。环渤海及华中地区的优势在于有着良好的物流基础及人才储备,并且两者都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而曾经驱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魅力则大为褪色,排名甚至低于西南地区。

  中国出口产品的93.6%为制造业产品,因此某种程度上中国不同地区出口额占比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制造业重心的发展趋势。自2003年以来,广东省在出口中的比重逐年降低,而长三角地区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目前已经占据41%的出口份额。

  另外,国家十二五规划政策为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方向。

  国家政策继续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鉴于政府行为对于国家的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德勤调查了制造业高管对于中国政策的看法。近7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政府的扶持政策是推动其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6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贸易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在制造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正面优势的影响。然后依次是科技与创新的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但同时,2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税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方面做得不够,使得制造业竞争在这些领域处于劣势地位。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方向

  世界各国都在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大力关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美国奥巴马政府十分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等新兴行业。

  中国政府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国家的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并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在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容本质是国家提出了新型制造发展的方向。无论是作为支柱产业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还是作为先导产业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都与制造产业链息息相关,并且也是制造产业升级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领域。中国未来在这七大产业的发展成功与否,将成为决定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因素之一。

  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竞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利用外资水平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目标。不难看出,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在全球化趋势发展方面将会提倡两点:

  一是产业转移,即把国内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从发达国家引入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业。在本次调查中,近12%的企业表示了到海外投资建厂的意愿,并且地区主要集中在人力成本更加便宜的越南、印度、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而越南是最受青睐的投资目的地。如果按照行业分析,消费品制造行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海外投资意愿相对比较强烈,有20%接受调查的消费品制造企业计划到海外投资设厂。

  人力成本是消费品制造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目前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人力成本约为中国的50%。再考虑到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升高,以及中国国内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对本已减少的低端劳动力的争夺,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消费品制造业已经逐渐向其他新兴国家转移,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二是加强资本利用,即扶持中国企业在机械、船舶、铁路等行业的跨境投资。中国目前有众多资本充沛的企业可进入国际市场采购全球技术、品牌和市场渠道,并且随着中国货币在国际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中国制造企业的购买能力仍将进一步加强。据伦敦顾问公司Dealogic统计,2003-2005年,中资企业在欧投资总额仅8.53亿美元,2008-2010年间攀升至439亿美元。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逐渐成为跨国并购的新亮点: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开拓了中国企业在欧洲收购高端品牌的道路;作为中国机械行业旗舰企业之一的三一集团,即将成为中国首家在德国投产的工程机械公司,预示着中国快速发展的工业企业开始向欧洲工程机械市场进军。

  中国作为逐步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经济强国,利用自身的特有优势和历史性机遇,走出去组建国际级的龙头企业,将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之一,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仍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关于商会   商会动态   企业风采   政策法规   标准化项目   品牌建设   清廉阵地   会费财务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温岭总商会  温岭鞋业网  鞋业人才网  温岭人才网  玉环人才网             

温岭市鞋革业商会     www.wlxgysh.com  技术支持:温岭鞋业网
地址:浙江省温岭市万昌中路1299号鞋业大厦5楼 邮编:317500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255号  浙ICP备11064363号-8